GB/T 22239-2019是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核心标准(等保2.0),涵盖通用与扩展安全要求,适用于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场景。爱包干™为您深度解析其架构、等级划分、技术控制点及合规要点,并提供免费pdf下载,助力企业高效通过等级保护测评。
一、 标准定位与背景
GB/T 22239-2019,通常被称为“等保2.0”核心标准,是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、核心性国家标准。它于2019年5月13日发布,并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,替代了旧的GB/T 22239-2008(等保1.0)。
其制定依据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,该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“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”。因此,等保2.0不再是自愿遵循的推荐性标准,而是所有网络运营者(包括企业、政府、事业单位等)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。
二、 核心目标与原则
等保2.0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“可信、可控、可管”的网络安全环境,通过分级防护的思想,对不同重要程度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施不同强度的保护和监管,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、侵入、干扰和破坏。
其核心原则是:
重点保护:合理分配资源,对高级别的系统进行重点防护。
分级防护:根据系统遭受破坏后带来的危害程度,进行分级别的安全防护。
动态调整:安全防护要求和措施应随着安全形势和技术的发展而动态调整。
三、 主要变化与扩展(相较于等保1.0)
等保2.0并非简单的版本更新,而是一次全面的升级和扩展:
名称与范围扩大:
结构框架重构:
形成了 “安全通用要求 + 安全扩展要求” 的新结构。
要求内容强化:
引入了 “一个中心,三重防护” 的核心技术理念:
一个中心:安全管理中心,强调对安全策略、安全措施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联动。
三重防护:
强化了可信计算、主动防御、动态感知等主动安全能力的要求。
控制措施分类细化:
将安全要求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类。
这种分类更加清晰,便于组织和审计人员对标检查。
四、 安全保护等级
标准将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(第一级至第五级),等级逐级增高,要求也越来越严格。最常见的是一级和二级系统,三级及以上系统需要接受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。
第一级:自主保护级(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企业、组织)
第二级:指导保护级(适用于一旦受损会损害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系统)
第三级:监督保护级(适用于一旦受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系统,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系统)
第四级:强制保护级(适用于一旦受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,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系统)
第五级:专控保护级(适用于一旦受损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系统)
五、 实施流程
等保2.0的实施遵循五个规定步骤:
六、 总结与意义
GB/T 22239-2019(等保2.0)是中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石和纲领性文件:
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框架:为各类组织建设、管理和评估网络安全体系提供了详尽、可操作的规范。
强化了法律合规性:是满足《网络安全法》要求的具体实践指南。
适应了技术发展趋势:涵盖了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,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。
推动了安全产业发展: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网络安全技术、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繁荣。
对于任何在中国运营并涉及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组织而言,理解和遵循等保2.0的要求,已不再是一项技术选择,而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。
以下提供GB/T22239-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(等保2.0)在线阅读及pdf下载:
下载按钮在下方pdf阅读器右上角。